2024年4月7日,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在会议中心第七会议室举办“2024年赢博手机版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报告内容和报告人如下:
报告人1:阳春华
报告题目:知识增强大模型赋能智能制造的思考
报告摘要:智能制造是人工智能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的主攻方向,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作为通用AI新范式,持续引发了工业应用变革争鸣。报告探讨了大模型赋能智能制造应用面临的高质量工业知识汇聚、通用大模型与专用小模型协同、高效可信工业大模型评测机制等挑战性问题,并简要介绍团队的初步探索。
报告人简介:阳春华,二级教授,“工业智能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青获得者、IEEE Fellow、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复杂工业过程控制、智能自动化系统与装置、流程工业智能制造研究,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SCI论文2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担任《IEEE Tra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IEEE/ASME Trans. Mechatronics》等期刊编委。兼任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 TC6.2技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自动化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自动化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报告人2:段志生
报告题目:两类基础控制科学问题及其进一步的应用与发展
报告摘要:本次报告主要介绍分散控制与多输入控制两类基础控制问题及其进一步的发展。首先给出分散控制中的一类特殊情况,必须有一些子系统不稳定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稳定,这显示了耦合关系的本质作用,并且介绍一些高超声速飞行器中的相关控制课题。进一步介绍一类多输入控制问题,指出多输入在改善系统品质方面的本质作用,以及多输入控制与多输出滤波课题的一些后续发展与应用。
报告人简介:段志生,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于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先后多次访问澳大利亚、美国、香港开展合作研究。先后发表SCI检索论文100多篇,2015年多次入选汤森路透高被引科学家。分别以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与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现主持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
报告人3:康宇
报告题目:城市移动源大气污染排放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
报告摘要:报告围绕城市移动源大气污染排放综合监管这一国家重大需求,展开城市移动源大气污染排放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针对移动源排放多源检测数据结构不同、尺度不一等问题,提出了特征空间内的增量式学习方法,通过多源异构监测数据间的交叉验证和特征融合,实现了多种监测手段之间的尺度统一和有效关联;针对移动源排放监测的数据不足和动态干扰问题,探索了车辆行驶工况的时空聚类分析方法,建立了融合动态行驶表征的在线排放先验模型;融合交通流量时空分布和车辆行驶工况先验特征,约束和指导移动源排放数据的生成学习过程,实现了对交通路网中未监测路段的排放估计。采用大数据分析和深度挖掘方法有效揭示了城市区域尾气污染的形成机理和变化规律,形成了高效、科学的城市区域尾气污染监测方法和辅助决策机制,为城市移动源污染综合监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报告人简介:康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先进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安徽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环境部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多个省部级成果奖励。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网络化系统、系统建模与控制和城市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技术等,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和顶级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 50余项。
报告人4:唐漾
报告题目:基于视觉的机器人定位导航与控制
报告摘要:现阶段,智能无人集群迅猛发展,在能源资源、经济调度等领域显示出巨大潜力。本报告针对集群系统的智能优化和博弈决策问题,分别从集群优化和集群博弈两部分展开讨论。集群优化考虑分布式优化、关键节点辨识、基于数据驱动的优化三部分。在考虑隐私保护、异步计算的情况下,通过事件触发减少分布式优化的通讯量,同时也考虑了大规模集群中起主导作用的关键节点辨识。考虑到系统存在不确定性和不可解释性,本报告还探讨了如何以数据驱动优化。集群博弈包含解析博弈和基于强化学习的博弈。解析博弈通过数学解析构建集群成员间的博弈模型以完成策略求解;而基于强化学习的博弈则强调通过深度学习的方法在试错中完成对博弈策略的求解。
报告人简介:唐漾,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Fellow, 德国洪堡基金入选者。主要研究智能无人系统,工业智能和智能系统等。围绕上述领域,在Nature子刊,Cell子刊,Physics Reports,Physical Review系列, CVPR,ICCV, NeurIPS, SIAM会刊,Automatica和IEEE汇刊等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含Automatica、IEEE汇刊和CCF-A类论文140余篇),申请/公开/授权专利20余件。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课题, 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项目等。担任IEEE TNNLS, IEEE TCYB, IEEE TII, IEEE/ASME TMECH, IEEE TCASI, IEEE TCDS, IEEE TETCI, IEEE SJ, EAAI (IFAC Journal)和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等多个国际期刊的副主编/编委,担任多本IEEE汇刊和Engineering客座主编/客座编辑/客座执行编辑,获得四次IEEE期刊最佳/杰出副编辑。获得2019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报告人5:温广辉
报告题目:网络群体智能理论与技术
报告摘要:从鸟类群集、鱼群蜂拥等自然界中美妙的群体现象出发,引出群体智能及其所蕴含的分布式协同思想;在此基础上介绍在新一代人工智能(人工智能2.0)研究背景下,网络群体智能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内涵和外延,着重介绍其研究内涵的深刻性和外延的广泛性,以及超越分布式协同框架的研究特点;并进一步分享一些关于切换拓扑下群体智能系统协同一致性控制与分布式鲁棒优化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理论成果在水面无人艇和多旋翼无人机集群系统协同编队控制中的典型工程应用。最后,展望了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背景下,网络群体智能理论与技术的一些研究课题。
报告人简介:温广辉,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系统科学,网络空间安全),IET Fellow,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某型号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江苏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副主任,江苏省信息数学应用中心常务副主任(主持工作)。长期从事网络群体智能理论与技术,分布式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开发。在Nature子刊,IEEE汇刊,Automatica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SCI引用过万次;担任IEEE Trans. Intelligent Vehicles, IEEE Trans.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 IEEE Trans. Industrial Informatics, IEEE J. Emerging and Selected Topics i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IEEE Trans.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 Asian J. Control, Robotics编委,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秘书长,IEEE工业电子学会工业信息学技术专委会(中国)主席,中国自动化学会大数据专委会副主任,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担任国家自然基金委、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德国洪堡基金项目通讯评议专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联合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军科委GF创新特区项目、重大专项项目,装备发展部预研项目,中船重工军工类横向课题等30余项科研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授权24项;授权国际PCT专利1项(美国发明专利)。获国家一级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排名第1),ARC DECRA Fellow,亚太神经网络学会青年杰出研究奖,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创新奖一等奖等学术荣誉。2018年至今持续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榜单(工程领域)。
报告人6:吴元清
报告题目:多机器人系统智能控制
报告摘要:多机器人系统已成为《中国制造2025》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的重点支持研究领域。随着多机器人系统的应用环境与任务要求进一步多样化、复杂化与智能化,现有的多机器人系统建模与控制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日趋复杂多变的任务需求。针对多机器人系统存在的科学问题,设计了多机器人系统的机械设计、加工制造、电路板设计、集成组装4个流程,并将算法应用于智能无人巡逻车以及四足机器人。自主研制了智能无人巡逻车以及四足机器人的电控系统、通讯系统、定位系统、视觉处理系统、上位机系统和群智控制系统这6个主要系统,实现了智能无人巡逻车以及四足机器人的电机驱动与控制、信息采集与信息传输、室内外定位、视觉图像获取与处理、远程控制与数据分析,群智协同控制与平台搭建。
报告人简介:吴元清,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博导、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业软件”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优青(19年)、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负责人、广东省卓越青年团队负责人、广东省杰青、《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ust and Nonlinear Control》期刊副主编。研究方向为工业软件、多机器人系统、人工智能等。共主持 9 项国家及省部市级项目,发表SCI期刊论文70余篇,其中包括3篇TAC(2篇长文),2篇Automatica(1篇长文),并且发表2本英文专著(Springer 出版社),共申请发明专利 44 项,授权 20 项。
(撰稿:宗广灯 审核: 宋丽梅)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4年4月3日